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专门的篇幅强调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出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也提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与交通数字化“同频共振”,激发出新业态,也让汽车产业生态更加丰富多元。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方科技”)便是其中的一员。千方科技对自身的定位是交通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其身影也屡屡出现在汽车行业。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千方科技总裁潘璠,听他以行业跨界者身份解读智能交通发展。

走向全域交通综合规划治理

《中国汽车报》:我国在建设交通强国的道路上开始大步向前,智能化、数字化需求不断涌现。你们如何看待这一发展趋势?

潘璠: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将为4.3%左右,高铁、民航、小汽车出行的占比不断提升;全社会货运量将年均增长2.3%,快递业务量将年均增长15.4%。由此推断,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即便放缓,增量也将占存量的20%~30%。我们一直学、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交通领域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而今,我们已步入“无人区”,身前没有了领跑者,因此应把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原创创新。由于交通领域复杂度极高,单一场景的治理无法解决系统交通问题,需走向全域交通的综合规划治理。

《中国汽车报》:交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将呈现什么特点?

潘璠:我国不断加快推进交通“新基建”,推动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提升其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这就不能不提自动驾驶,它是最易被感知且前景广阔的市场。目前,业界普遍认为,L4级自动驾驶车型将逐渐量产落地,我国智能汽车的销量会不断增长,达到每年1500万辆,而智慧公路也有望从存量的1000公里左右增长到1万公里。

如果要讲中国交通领域发展的特殊,我认为还是要强调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三化”叠加。在发达国家市场,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发展,往往不涉及基建,只是单纯追求数字化。而在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呈现“三化”叠加趋势,面临的场景更加复杂,需要全业务的数字治理。

《中国汽车报》:千方科技提出了全域交通数字治理的概念。这是你们的“认识论”或“方法论”吗?

潘璠:交通数字化转型必然催生数字治理。在物联网时代,全域交通的数字治理包括全业务领域、全栈式技术、全要素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等。

全业务领域涉及交管与交运的融合,动态与静态的融合,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将推动交通治理走向城市治理,单车智能走向车路协同。

全栈式技术属于云-边-端一体的融合创新,比如数字孪生技术可以优先应用于智慧交通领域,实现全时空一体化的分布式计算与业务。

全要素数据涵盖业务数据、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社会基础数据、视频数据等,其重要将日益提升。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谈算力,却很少谈全域、全要素的大数据。我们认为,利用局部或孤岛式的数据,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犹如盲人摸象;只有借助全面、准确、融合的数据,才能描述复杂、系统的交通问题。

而全生命周期服务,既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又要面向未来的交通发展,也就是说,要从交钥匙工程走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产业运营。

2021年,千方科技全域交通“1.0”升级至全域交通“2.0”,并拓展出三大综合应用场景,包括城市全域交通综合治理、城市动静态一体化智慧停车和智能网联数字产业运营。同时,我们在交通行业推出了首个APaaS台,打造了7个边端产品,累计沉淀了630个AI算法。

推动“智慧的路”赋能“聪明的车”

《中国汽车报》:汽车智能化一直在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加,2025年达50%,2030年超过70%的目标。千方科技如何看待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的发展?

潘璠:我们一直认为,“聪明的车”需要“智慧的路”赋能,车路协同才能让自动驾驶更安全、更便捷。回顾道路发展的历史进程,自马车成为主要运载工具后,人们开始修建“马路”,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的驰道;而当汽车出现后,在旧有道路上其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于是这一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升级。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同样处于类似的过渡时期。业界逐渐形成了共识,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使其效能充分释放,并非依靠在现有道路基础设施上加装传感器、V2X模块,而是要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车路协同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自身传感器无法实现的“上帝视角”,使其融合感知能力提升,在最大程度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可部分解决单车智能成本过高带来的市场化难题。

事实上,车路协同在智慧高速、智能路口等交通数字化领域已有诸多探索和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雨雾天气下道路通行环境进行预警,提升效率和安全。而这一切得益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全面应用。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技术因其具备实时、闭环年来被引入交通数字化治理中,很好地解决了治理离散化、信息孤岛化,以及治理模式相对单一且割裂等问题。

我们将感知设备采集的交通数据与高精度地图结合,构建自动驾驶数字孪生模型,将真实世界1:1还原到数字孪生产生的场景中,并还原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满足智能驾驶场景下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需求。

在数字孪生方面,千方科技结合5G移动通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边缘计算等技术,开发了“智能网联云控台”,实现了人-车-路-云的强耦合、高逼真度建模与实时仿真等功能,提供基础设施数据及自动驾驶汽车运营数据的全面接入、实时管理及运营服务。这一台已在北京亦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全面应用,对北京建成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起到了支撑作用。

“双智”协同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

《中国汽车报》:202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委发文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6个城市为第一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以下简称“双智”)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同年底,重庆、深圳、厦门等10个城市成为第二批试点。千方科技如何看待这一发展方向?

潘璠: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逐渐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的新阶段。北京是第一批“双智”试点城市之一,千方科技为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提供了强力支撑。自2015年,千方科技牵头成立了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负责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5年来,千方科技持续参与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等政策的编撰及应用。截至目前,千方科技与创新中心已牵头并参与制定发布自动驾驶相关团体标准8项。其中,有3项被北京市认定为自动驾驶相关评价标准,1项入选“工信部百项团标”,3项被认定为“中关村标准”,在全国范围落地推广。截至2021年底,示范区的自动驾驶道路安全测试里程达390余万公里,超过全国测试总里程的一半;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牌照数、测试类型、开放测试道路里程数均居全国前列。2021年7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正式开放自动驾驶高速场景,允许首批获取高速公路测试通知书的企业开展试点测试,这也成为我国自动驾驶领域开放真实场景的重大突破。测试范围中京台高速五环到六环范围的双向10公里路段,由千方科技深度参与建设和部署,“聪明的车”驶上了“智慧的路”。

可以说,千方科技打造了高标准、全产业链的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示范区,并形成一套“北京经验”。我们将其进行产品化,使之成为更多城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有力支撑。

《中国汽车报》:“双智”试点对于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及智能网联汽车的管理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千方科技具体如何提供助力?

潘璠:千方科技深耕行业20余载,业务覆盖公、轨、航、水全域,在处理交通基建、城市管理、智能汽车等多因素、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中,表现专业。

在物联网时代,无论出行还是管理的新需求不断涌现。有鉴于此,我们在做智能交通的整体规划时,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站在客户的视角,兼容保护投资,“建设新设施、废弃旧设施”的做法不经济、也不科学。千方科技在技术体系上,要实现算法定义和软件定义的交互;在商业模式上,要从传统的交钥匙工程走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产业运营。

推荐内容